摘要:水泥工業應大力發展特種水泥,尤其是應用面可大為拓展的中、低熱硅酸鹽水泥。通用水泥產品結構調整方向與指導思想:提高以較高C2S、適中C3S、低 C3A礦物組成的高性能熟料及其所配制的各級別水泥(包括32.5級)比例,以改善砼開裂,提高建筑物壽命。
目前砼早期開裂、耐久性變差的問題突岀而普遍存在,應用高性能混凝土是發展方向。因此,采取得力措施推廣高性能砼及高性能水泥顯得非常迫切與重要。
為推進高性能硅酸鹽水泥開發應用,水泥企業如何主動應對?推廣高性能砼可否理解為推廣高強砼及高標號水泥?如何提高高標號水泥適應性與競爭力?如何滿足工程用戶個化性、差異化要求?長期以來,水泥工業產品結構調整過多期待或片面強調提高42.5及以上水泥比例,甚至將其作為唯一指標(約占總產量0.7%左右的特種水泥除外),其指導思想是否需要反思、完善乃至修正?如何科學表達或準確描述通用水泥產品結構調整的方向與目標?
結合目前正在編制“十三五”水泥工業規劃與結構調整方案,筆者提出一些思考與建議,拋磚引玉,期望與業內人士交流探討,以進一步厘清水泥工業產品結構調整的方向與指導思想。
目前對水泥及砼質量的認識誤區
水泥膠砂強度高是水泥實物質量一方面的體現,卻不是混凝土質量的唯一保證。部分施工單位與人士誤認為:水泥的早強及28天強度越高,混凝土強度增進越快,其質量越有保證;水泥早強越高,施工周期可以加快與節約成本。水泥企業受片面導向及傳統認識的影響,或為了迎合施工單位的不合理需求,對水泥膠砂強度的追求已遠超出標準要求,早強與高強水泥被視為優質水泥的唯一要求。正是這種對優質水泥的片面認識嚴重誤導著水泥企業,給水泥生產與砼工程帶來了一系列的嚴重問題,熟料中C3S、C3A過高,水泥細度更細,還增加了能耗及排放。導致更突岀的問題是:高強早強水泥也是造成混凝土溫升大、結構應力增大、早期開裂增多與耐久性變差的主要原因。
由于歷史與體制的原因,水泥和混凝土分屬兩個行業,導致生產者和使用者缺乏充分溝通、了解,以至于互相誤導甚至排斥。突出表現在:過分期待水泥能滿足工程的全部要求或主導混凝土的功能,混凝土一旦出現質量問題,便主觀或潛意識地推斷是水泥質量問題引起的,較少全面系統查找影響混凝土質量的其它原因。
首先,水泥生產和應用雙方要多了解對方的相關知識。水泥是半成品,混凝土及其制品是成品,相關水泥標準所列技術指標要求只是其基本要求與保證,而不是對優質水泥的要求標準。對水泥生產者的要求是,水泥品質的優劣應從其配制現代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來衡量。對混凝土制造商的要求是,應提高其技術和管理水平,優化砼配比及原料,強化施工過程控制等。生產方應考慮混凝土綜合性能的要求提供合適及差異化的產品,使用方應根據混凝土工程的特點、環境及施工條件,考慮到不同種類和品種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選擇滿足要求的相應產品。不少人士錯誤地理解為高性能水泥就是高標號水泥,繼而錯誤地認為推廣高性能砼就是推廣高標號水泥與高強砼。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義與影響砼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能更好地滿足結構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藝要求的砼,能最大限度地延長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年限。有以下特點:1)高性能砼具有一定的強度和高抗滲能力,但不一定具有高強度,中、低強度亦可。2)具有良好的工作性,砼拌和物應具有較高的流動性,成型過程中不分層、不離析;泵送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還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自密實性能。3)高性能砼的使用壽命長,對于一些工程,控制結構設計的不是砼的強度,而是耐久性。砼結構能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砼應用的主要目的。4)具有較高的體積穩定性,即砼硬化早期具有較低的水化熱,硬化后期具有較小的收縮變形。
影響混凝土質量及耐久性的因素很多,首先,從混凝土的制造來分析,主要包括配合比設計、原材料質量、施工工藝及環境條件、制作過程控制條件和后期使用維護管理等。其次,體制的原因,如短期行為嚴重及規劃設計要求低,建筑物的使用與未到使用壽命的拆建,偷工減料及盲目降低成本,加上監管和信用缺失等方面問題。建設工程各個環節均有相應驗收程序、驗收標準與規范,將國內建筑質量及耐久性問題簡單地歸咎于水泥質量及32.5水泥是極不客觀的,純屬主觀臆斷。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強調應滿足耐久性要求是本次修訂內容的重點之一。
現代混凝土科技與大量而普遍的工程均表明:32.5級水泥完全可配制高性能砼,目前提高砼耐久性及長期性能的主要途徑有: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水膠比,使用有機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提高砼的長齡期強度及致密性;改善水泥水化產物的組成;其中,通過減少水灰比的方法更為科學和經濟。
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配制高強度等級的砼應選用強度等級高的水泥,配制低強度等級砼,則應選用強度等級低的水泥。選擇保水性較好的水泥,配制砼時有利于減少內部的泌水腔和表面的泌水層,改善混凝土的界面結構與表面硬度,可提高砼的勻質性、強度及耐久性能。目前用戶重點關注是水泥的勻質性、適應性與施工性能,近二十年水泥混凝土技術進步的重要體現之一是高性能外加劑的應用。
目前國內外混凝土面臨的突岀問題
我國著名混凝土學者——清華大學廉慧珍教授最近向業界推薦了《我們是否誤入了歧途-混凝土開裂觀察與思考》(美國學者R.W.burrows在ASTMCO的報告摘要,刊發在《水泥標準化技術通訊》2014.1期),其核心觀點與論述摘要如下:“混凝土開裂情況比50年前更加嚴重。其原因有二種,一是使用的水泥過量,二是波特蘭水泥變得更易開裂。過分強調高強早強與低滲透性的重要性而導致現代砼容易開裂,這根本不是進步;當砼最低強度由21MPa提高到28MPa,橋面開裂概率從11%增加到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