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加氣磚設備的呈現,最早在1930年的上海,并且出產的磚很多運用于各大工程項目上。解放后,為了締造的需求,在50年代初,早年蘇聯引入出產泡沫混凝土的出產技能,首要以水泥和泡沫劑(首要是松香)在天然維護下出產多孔加氣混凝土砌塊設備制品,因為它的水泥耗用量大,強度較低,大都僅為0.5--1MPa,所以僅作為保溫隔熱資料運用,如屋面隔熱層,很少有些作為輕質填充資料運用,因為它的強度低,在轉移過程中易損壞,為了削減損耗,大多數商品是現場施工生產,少數是工廠生產。
石膏混凝土砌塊設備制品,中國早在50年代后期開端研討出產,并試產了蒸壓和蒸養的商品,因為技能的聯系,澆注穩定性欠好,以及制品縮短過大而未正式出產。1962年---1965年建工部修建科學研討院和北京市進一步研討加氣混凝土砌塊設備制品的出產技能,并在北京市硅鹽酸制品廠樹立了加氣混凝土砌塊設備制品中心試驗出產線。1965年上海試制成加氣混凝土砌塊設備制品砌塊,首要質料粉煤灰,石灰,石膏,化鐵爐渣,砌塊尺度為:430×190×240mm,并在1966年---1969年締造了一批三層高樓以及用于五六層高樓的上部三層。1965年引入瑞典西波列克斯第一代技能,樹立北京加氣混凝土砌塊設備制品廠,規劃為年產15萬m3/年,質料為:砂,水泥,石灰,礦渣,商品為砌塊和板材兩種,因為商品質量好,深受北京,東北等地用戶期待。1975年上海試制成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設備制品,并在1975年---1978年間用于城市房子締造,首要用于樓板,墻板的填芯(占上海加氣混凝土砌塊設備制品產值的92%左右)。
我國加氣磚墻板的生產和應用技術已經成熟,但由于受到生產成本、產品運輸和思想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加氣混凝土制品作為唯一的單一材料達到節能設計要求的墻體材料,是推動我國建筑節能、墻體改革、環境保護的重要建材產品,加氣混凝土產品是實現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綠色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城鎮化加速推進的歷史機遇下,加氣磚產業應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建筑應用為龍頭,逐步實現設計標準化、使用規范化、產品系列化、供應配套化,不斷擴寬產品的應用范圍,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逐步將加氣磚設備產業建設成綠色節能墻體材料的主導產業。